樹木健檢
-
(資料來源:莊鈴木、李隆恩)
(一) 樹木健檢診斷步驟簡要說明如下:
1. 準確的鑑定植物:許多昆蟲和疾病有特定的寄主,某些植物容易發生特定的非生物性異常,了解植物的特性可以加快找出可疑因子的速度。為掌握診斷準確度,應學習如何辨識樹木和灌木的栽培種及雜交種。
2. 注意不正常的形態:首先須認識什麼是正常的狀態。例如,有民眾通報松林中松針正在掉落,但對松樹而言,松針脫落是正常的現象,因此確定掉落的是否是老舊或新生長的松針相當重要。把疑似有狀況的樹與生育地的其他樹木相互比較將有助於準確判定,尤其是相同樹種間的比較。不正常的形狀、顏色、變形的葉片與樹冠的形態皆可能是診斷來源的線索。生物性的因子如昆蟲與病原體,很少會造成整株植物一致的受損現象;而是在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、組織或不同物種上,產生區域性或不一致的損壞現象。因此,如果大面積(也許包含好幾個植物種類)發生相同的損害現象,其原因更可能是非生物性因子造成的,如物理性傷害、水分利用率或天氣等。
3. 仔細檢查生育地:考慮光照強度、土壤特性、水分利用率、盛行風向,以及可能會影響樹木健康的其他因素。檢查土地的外形,並注意生育地環境的結構。檢查區域或社區裡樹木栽種的位置,同種或他種的樹看起來狀況如何?該地區是否為新的社區,並有著夯實的土壤、施工破壞及新移植樹木相關的逆境?是否是老舊社區,使樹木年齡和過度密植成為限制生長的因素?或者它是在古老林地的新住房社區?區域判別常常可以幫助找出某些類型的問題因子。
4. 注意葉片的顏色,大小和厚度:葉子是大多數人注意到植物有變化的第一部分。葉片的改變以及不正常很容易就可以被發覺,且病徵通常也很明顯。許多疾病的病徵首先會先出現在葉片上,然後才在其它地方開始浮現問題。例如,枝枯的症狀通常是機械性傷害維管束系統或根部環境逆境的結果;扭曲或捲曲的葉子可能表示病毒感染、昆蟲取食或接觸到除草劑;葉片轉紅可能是盤根或其他相關問題造成的病徵。類似的例子很多,但棘手的部分是,許多疾病因子都可以在葉片上造成類似的病徵。
5. 檢查樹幹和樹枝:從樹幹、樹枝上可以發現其他的線索、病徵和病兆。檢查芽和樹皮有無任何變色和乾枯症狀,並觀察樹幹上是否有傷口。傷口會成為昆蟲和木材腐朽之相關病原體入侵的開口,並造成壞疽,影響根系和葉片之間的物質運輸;小孔洞可能顯示有蛀蟲或小蠹蟲樹皮甲蟲的存在;徒長枝 (watersprouts) 生長過盛則可能表示多種環境逆境的存在。在這個系統性調查的過程中進行徹底檢查樹木,並注意不要漏掉任何線索。評估樹木隨著時間而改變的生長狀態,是找出逆境潛在來源的指標,透過每年測量頂芽與疤痕的間距,有助於推斷樹木是從何時開始衰弱,以及未來的生長情形是否會減弱或改善。如果觀察年輪不會傷及樹木,逐年監測年輪可提供更多量測樹木生長的重要訊息。
6. 檢查根和根領:根系是樹木診斷過程中最常被忽略的部分,然而植物地下部的問題卻通常才是問題的「根源」。由較差的立地條件、人為造成的環境變化、選用不合適的植物或不當的種植和管理方法造成的逆境,佔據了大部分植物初期的健康問題。在檢查植物根部時,需要調查種植地土壤、根頸和其餘的根區,並分析土壤及其水分條件,以及注意土壤的氣味。另外,也需檢查主根和根領是否有腐爛的現象,並注意根部的顏色和觸感:健康的根一般內部為白色、質感濕潤、彈性與硬度兼具,這顯示此土壤中有足夠的氧氣,為好氣性土壤 (aerobic soil);褐根現象可能表示土壤太乾燥或有毒化學藥劑的存在;黑根常常反映過分潮濕的土壤或根腐生物的存在;土壤帶有酸味,則通常表示此土壤為厭氧性(低氧)土壤 (anaerobic soil)。樹木健康照護是一項整體、全面及詳細的策略管理計劃,管理植物健康、結構及外觀。往往在樹木種植過程中,一般人多把喜好及美學功能列為栽植主要價值,而忽略健全結構樹木的重要性,此不僅僅是影響樹木存活、健康問題,也關係到安全問題。
7. 常見的病徵與病兆包括以下:
(1) 疫病(Blight):樹主要的枝條與葉片枯萎,尤其是年輕、正在生長的組織。
(2) 潰瘍(Canker):莖的組織局部死亡,通常會皺縮和變色。
(3) 黃化(Chlorosis):正常綠色組織因缺乏葉綠素而變黃的現象。
(4) 腐朽(Decay):木質組織的分解(腐爛)。
(5) 枝枯(Dieback):從枝條和葉片的末端開始朝主幹不斷的枯萎死亡。
(6) 癭(Gall):因昆蟲、螨類、真菌、細菌或線蟲引起的植物組織膨大,或不規則的植物組織生長。
(7) 流膠(Gummosis):從樹皮裡的傷口或其他開口有樹液或樹膠的滲出。
(8) 葉枯(Leaf blotch):葉片上組織局部壞死;有不規則的形狀並且大於一般的葉斑。
(9) 葉斑(Leaf spot):葉片上壞死組織的斑點;依不同致病因子,其大小、形狀及顏色而不同,但通常只限於葉上的一小部分。
(10) 壞疽(Necrosis):組織壞死。
(11) 白粉病(Powdery mildew):植物組織和葉片的表面上有白色或灰色的真菌生長。
(12) 銹病(Rust):葉片或果實有橘色或帶紅褐色膿包,某些真菌造成莖部潰瘍或成癭。
(13) 焦枯(Scorch):褐化,以及沿著葉片邊緣或葉脈間不定區域的壞死。
(14) 矮化(Stunting):植物生長異常矮小。
(15) 維管束變色(Vascular discoloration):木質部的維管束細胞常沿著年輪變黑。
(16) 萎凋(Wilt):葉片或枝條的下垂,通常因缺水造成。
(17) 簇葉病(Witch's broom):不正常的二次抽芽,形成像是掃把狀的簇葉病徵。
(二) 樹木風險評估步驟簡要說明如下:
樹木風險評估基本需考慮3個因素,分別為1.受傷及遭損害的標的(保全對象);2.樹木發生倒塌、斷落等危險的可能性;3.促使樹木發生危害的環境因素。其中,標的最為重要,無標的即無風險,因此在評估減緩措施時,當風險容忍度很低或以樹木保護為主要管理目標時,保護、移除或限制標的作為通常是最優先之考量。
1. 樹木風險評估步驟:
(1) 確認評估的區域與範圍:即定義工作的範圍,哪些樹木需要被評估。
(2) 確認檢查的層級:進行風險評估前應先確認檢查之層級,一般可分為以下3級:
甲. 有限的目視評估:主要用於時間有限或管理大量樹木但資源有限時的狀況,其主要目的為快速的找出即將發生危害及高風險之樹木,或確認哪些樹木需要進行次一級的基本或進階評估。此層級的評估通常包含許多限制,所得到的資訊可能尚不足以形成合適的緩檢策略。
乙. 基本評估:針對樹木及其生育環境進行詳細的目視檢查,有時可以配合簡單的工具獲取更多資訊或偵測潛在的風險,常用的工具包括有:長度、角度或方向測量工具(如捲尺、量角器、指南針等)、放大鏡、望遠鏡、聽音鎚、探棒等。
丙. 進階評估:針對基本評估尚無法辨識之風險,進行進階的診斷,通常需使用特定的設備,如高空檢查作業之攀樹繩、內部腐朽評估之應力波與阻抗儀、根系檢查之探地雷達與空氣挖掘機、特殊病蟲害檢測之實驗室分析儀器及負重測試之拉力設備等。
(3) 確認潛在標的:進行標的評估前,應先確認標的區,即樹木發生倒塌、斷落等危險時所影響之範圍,一般定義為樹木高度的1.5倍,即以樹木中心為圓心,1.5倍樹高為半徑之圓圈,但仍需視樹木是否傾斜或處於坡地等情形略作調整。標的之評估則包含人、財產(如建築、車輛、設施等)與活動(如電力或交通中斷等),根據標的在標的區所出現之頻率、是否受保護及危害程度等因素進行完整檢查與評估。
(4) 評估生育地內會提升或降低風險之因素:生育地內的某些環境因素會提升或降低樹木發生危險的可能性,較為常見的環境因素包含:風、降水、地形、土壤、生育地改變(如人為變化、相鄰樹木倒塌所產生之風場改變等)。
(5) 樹木結構、缺陷及發生危害之可能性評估:樹木的主要結構由主幹、主枝及次主枝構成,評估之主要工作為找出樹木的缺陷及結構性問題。常見的樹木缺陷包含:盤根、根領覆蓋過深、植穴過小、根系腐朽或斷裂、樹體傾斜、樹幹腐朽、開放性傷口或潰瘍、內生樹皮、不定枝、枯枝或懸掛枝條、過長枝條、不平衡樹冠、尖削度或活冠比不足等。然而,樹木為生物,有時可透過反應生長補強其結構以彌補缺陷,且樹木缺陷有時非單獨存在,故仍須評估人員依靠其經驗及所得資訊進行綜合診斷。
(6) 綜合上述所得之各項資訊,評估樹木發生危害之可能性並衡量危害所產生之後果,以衡量風險。
2. 減緩措施:
當評估出樹木之風險等級後,倘風險等級高於可接受之範圍時,應進行適當之減緩措施,常見的減緩措施包含:保護、移除或限制標的、修剪、支撐、基地改良、樹木移除等,部分減緩措施可合併施作,施作減緩措施前應確認其殘留之風險將降至可接受範圍內,否則措施可能失去意義。此外,受限於成本、資源、時間與效益等其他外部因素,評估人員應提供減緩時限及不同之減緩方案,並分別告知其殘留風險;若有較大量之樹木須進行減緩措施時,亦應告知其優先次序及進行減緩前的臨時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