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植作業
- 
						移植斷根與根球挖掘 (資料提供:鄧書麟,修正建議:黃裕星、鄧書麟、李隆恩、邱志明)      (一) 斷根 1. 放樣 (1) 作業前將預留根球的範圍先劃在地面上以利識別。 (2) 為配合斷根作業所需,移植木於樹高 1公尺以下之側枝全部修除以利斷根作業 ;但若有特殊需求者依各案實際狀況另行考量。 2. 樹冠修剪 (1) 配合樹形於斷根前作適當整枝修剪,以降低林木蒸散作用,修剪時應注意切口平整。 (2) 先剪除所有不良枝(枯萎枝、病蟲害枝、徒長枝...)及清除纏繞其上的蔓藤。闊葉樹主幹高度應保留,主幹分枝應保留至少2/3,以保持該樹種良好樹形為原則。同時應考慮樹木之尺寸,尤其是樹高;原則應保留活冠比60%,或至少全樹高50%之活樹冠。 3. 斷根 (1) 斷根次數,依植株種類及規格而異,原則以10公分<米高幹徑≦20公分者,應至少斷根1次,且於距離定植前至少60~90天前施作;米高幹徑>20公分者,需分2次斷根(米高幹徑越大,斷根次數可再增加),第1次斷根60~90天以上後再實施第2次斷根,第2次斷根距離定植至少60~90天(相關作業依樹種及現場狀況修正)。 (2) 斷根前先確認環境及樹木生長狀況,決定是否先立保護架再斷根,避免作業中發生傾倒傷人等意外。 4. 根球之大小 (1) 斷根前需確定根球直徑之大小,盡量能保存最大之根系範圍,至少以樹木幹基直徑之6~7倍為挖掘根球之原則(依現場狀況修正)。根球高度≧根球直徑2/3,但至少需有50公分以上(依現場狀況修正)。 (2) 作業前將斷根範圍之內徑標示在地面上。 5. 環狀作業溝 (1) 依斷根部向外鏟出一條約60公分寬,60~100公分深之環狀作業溝(其範圍視根系深淺及土球大小而定)。 (2) 如以挖土機協助進行挖掘環狀作業溝,仍應由人力進行斷根及修整根球。 6. 根系修整 (1) 斷根處理時,細根以剪刀修平,大根則以鋸子鋸斷,再以刀削平切口,同時避免造成根球鬆動破損。使用之工具須鋒利,務使其傷口平滑。 (2) 必要時可使用殺菌劑或促進發根藥劑,於斷根部位進行灌注、噴佈或塗佈處理。 7. 環溝回填 (1) 斷根目的在養根,斷根後,環溝內以原土回填,惟土質不良時,須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的客土回填,以利新根之生長。 (2) 樹木移植成活的關鍵在於能夠長出新根替代受損的根系,斷根後養根長出之新細根系至少應有50%,以確保移植成活。 8. 立保護支架 (1) 為避免強風使樹木倒伏及傷害剛長出之新根,斷根後應立保護架加強支撐,移植前應隨時注意澆水,且不可將主根弄斷。 (2) 支架與樹幹相接部分,應襯墊布塊等緩衝物質,以防磨擦傷害樹皮。定植前若有植株倒伏或支架損壞,應隨時扶正或修復。 (二) 根球挖掘與吊運 1. 根球挖掘 (1) 於栽植作業前才進行根球挖掘,植株挖取時其挖掘範圍(環溝作業溝)須比原斷根範圍略大以保護新形成之根群。以人工挖掘為主,挖掘植株時垂直地面挖掘,並注意不可使根球破損或鬆裂而破壞根群。 (2) 預先用繩子或保護架加以固定,以避免挖掘後樹木傾倒傾斜。 2. 植株包裹保護 (1) 挖掘根球後,為減少莖幹、枝條及根球水分蒸散,避免吊搬裝載運送過程中遭受損傷,須對莖幹、枝條及根球適當包裹保護,並確保根球不致鬆脫,損傷根系。棕櫚類植物,頂芽及葉片應作保護。 (2) 根球之包紮須先以草繩、麻布或其他適當材料包裹綑紮,以免根球破裂根毛受損,並保持根球濕潤。根球之緊實度,以能承受全株懸空吊掛而不鬆脫為準。 3. 植株吊運 (1) 喬木吊運前,主幹可藉包覆材料自基部綑紮至最低之分枝處。 (2) 吊運繩索綑綁處,應以較厚的軟性物質包裹、保護,以免搬運中受損。 (3) 吊掛支點錯誤:喬木吊掛時應以根球為吊掛支點,不可直接以單支點吊掛在樹幹上,如直接以樹幹及枝條為吊掛支點時樹皮容易受損,甚至形成環狀剝皮。 
